來自一家醫療企業聲音:CT球管做為疫情物資的思考 / 2020-02-27
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中原腹地武漢爆發,橫掃大江南北,來勢之猛,傳染速度之快,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遠大于2003年的SARS,這一疫情已經構成“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”。同時,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于醫療器械行業來說也面臨著巨大考驗。由于核酸檢測較高的“假陰性率” ,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五版)》正式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,這也充分確定CT醫療診斷影像設備在疫情診斷醫療物資的非常重要的地位,東軟、聯影、明峰、賽諾威盛、安科等國產CT廠商起到馳援疫情的主力軍作用。
在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公布了《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醫學裝備目錄(第一批)(第二批)》和工信部發布的《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(醫療應急)清單》,雖然分別把CT及關鍵部件納入其中,但是對"CT球管"沒有明確納入其中,忽略了CT球管是疫情防治急需和保障診斷醫學裝備的關鍵物資!
CT球管,不僅是CT機中X射線關鍵部件,而且CT的高值耗材,CT其它部件都不具備耗材屬性。因此,CT球管做為CT生產配套的關鍵配件,新建方舟醫院、雷神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急需大量國產CT整機配套的球管,CT整機商因缺少球管庫存,有的甚至將測試備用管都用上整機生產,因CT球管的配件短缺影響疫情CT設備生產供應。更重要的是,CT球管做為高值耗材,醫院CT因診斷用量的驟增消耗,CT球管會因消耗損壞隨時出現停機,須要立即更換,由于CT球管價值高,醫院都沒有備用管儲備,CT球管不像低值耗材或者"集成組裝"類設備靠突擊性加班加點可在短時間內馳援疫情,原材料供應和工藝過程導致CT球管生產制造周期較長,CT球管的斷缺嚴重影響疫情診斷設備的急時供應和臨床診斷設備運行,要保障疫情CT診斷防控戰役,儲備CT球管是重要手段!CT球管作為國家民生健康衛生安全風險的戰略性物資,在這次疫情得到了充分驗證。
瑞能球管
CT球管國產化,是一個長期創新的奮斗過程,民族企業為此肩付著重任。瑞能醫療是國產CT球管具有生產規模的民族企業,產品首批列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,十五年專一專注于CT球管的研發和制造。自疫情爆發以來CT球管需求驟增并延續,CT球管需求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,為了應對這種市場突然超出預期的需求,面對復工復產、緊急調配、安裝成本增加等多種困境下,瑞能醫療董事長宋文昌先生表示:在這種特殊時期,作為瑞能人,更是擔負起企業社會的責任,全體員工克服困難,盡之全力,增加產能,滿足疫情的需要!
加速生產
保證庫存
整裝待發
另一方面,在突發疫情之下表現的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的短缺,暴露出我國公共醫療體系建設與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。宋文昌先生認為:CT球管不僅是CT整機核心部件,而且作為CT耗材是CT臨床診斷運行關鍵的醫療器械,CT球管隨著疫情診斷量不斷累積隨時可能發生診斷急需的疫情物資,提前做為儲備才能保障臨床疫情診斷,這點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;經歷這一次疫情,政府要加大公共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,分級診療落實到位,對尤其是基層醫療的國產化CT診斷設備普惠性投入,加大國產CT球管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,加強像CT球管這類重要醫療戰略物資的儲備,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出現醫療資源的調度、協同和共享等問題,做為企業應有更多思考,為改進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獻策建言。另外,宋文昌先生指出:對國外“卡脖子”的戰略性產品,除在研發階段的支持外,應該在產品上市及上市后的推廣應用上,同樣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。對CT球管而言,目前國內CT廠家都從國外進口CT球管至國內集成組裝成的“國產CT”,同質化競爭,制約國產CT與國外CT的核心競爭力。又如進口CT球管的關稅一降再降(2020年7月1日起實施第五步降稅),實際上與本土化的國外品牌CT沒有差異化降低部件的成本,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產CT核心競爭力,而國產球管的需要進口零部件卻從未出現的降稅的清單中,且對美國原產國稅率卻一再加征中,這無形加大國產CT球管的競爭成本,盡管已被列入《中國制造2025》和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中,這也是為什么國產CT球管顯現的研發后規模生產和國產CT整機配套的結果并不顯著原因之一。同時在面臨檢驗注冊審評、市場監管以及市場推廣應用上也是存在種種問題,因此,實現國產CT球管產業化應用,不僅需要解決關鍵部件的技術問題,而且要解決反壟斷和政策方面的非技術問題;為此,制定推動國產核心部件創新應用的配套政策,推動CT球管與“整機+醫”、“監管+政”結合,建立一個國產CT球管創新應用的良性生態圈。為此,CT球管做為國民醫療健康安全風險的重要戰略物質,突破壟斷,是從事CT球管民族企業共同肩負的社會責任。